Particular粒子特效最重要的几个参数搞明白就可以随便玩了 cover image

Particular粒子特效最重要的几个参数搞明白就可以随便玩了

近期看了十几个教学视频,粒子特效做了一遍又一遍,总算是把几个参数搞明白了,常用的参数做个笔记

以下是做粒子文字时 Air Turbulence(空气湍流)相关参数的通用推荐思路,可根据实际效果需求微调:

  • Affect Position(影响位置):想让粒子因湍流产生位置扰动,可设 0.5 - 2.0 。值小,位置变动细微、粒子相对规整;值大,位置打乱更明显、文字破碎感强。若追求文字轮廓清晰但有轻柔飘动,0.5 - 1.0 合适;想做粒子飞溅、文字解构效果,1.5 - 2.0 试试。
  • Affect Orientation/Spin(影响方向/旋转):一般 0.2 - 1.0 。值低,粒子自身旋转、方向变化弱,文字整体更稳;值高,粒子旋转频繁、方向杂乱,文字动态感足。做科技感粒子文字,想粒子稍转营造流动,0.3 - 0.6 ;做奇幻、无序效果,0.7 - 1.0
  • Move with Wind(随风移动):设 0% - 50%0% 时湍流独立作用;大于 0%,粒子会跟随“风”(可结合风场等理解)移动。想文字粒子主要受自身湍流扰动人,0% - 20% ;想有被风吹着流动的连贯感,30% - 50%
  • Scale(缩放)5.0 - 20.0 。控制湍流影响范围、“扰动块”大小。值小,湍流细节细碎,粒子局部扰动多;值大,扰动更宏观,文字整体形态被影响程度高。做细腻粒子文字(如小粒子组成精致文字),5.0 - 10.0 ;做大粒子、粗犷效果,15.0 - 20.0
  • Complexity(复杂度)2 - 5 。决定湍流层级、细节丰富度。2 时较简单,粒子运动模式相对单一;5 时复杂,粒子扰动变化多。追求简洁、规律动态,2 - 3 ;想粒子运动充满随机、复杂变化,4 - 5
  • Octave Multiplier(倍频倍增)0.3 - 0.8 。影响不同频率湍流叠加后的强度。值小,叠加后整体扰动弱;值大,叠加效果强,粒子运动更“热闹” 。搭配 Complexity 调整,复杂场景想让细节扰动突出,0.6 - 0.8 ;简单动态就 0.3 - 0.5
  • Octave Scale(倍频缩放)1.2 - 2.0 。控制不同频率湍流的缩放关系,影响扰动的空间分布。值接近 1,各频率湍流影响范围差异小;值越大,不同频率影响范围区分越开,粒子运动的空间变化层次多。做有层次的粒子流动文字,1.5 - 2.0 ;想扰动分布均匀些,1.2 - 1.4
  • Evolution Speed(演化速度)20.0 - 80.0 。控制湍流效果随时间变化的快慢。值小,动态变化慢,文字粒子状态持续久;值大,变化频繁,文字动态感强、易有“流动演变”效果。做缓慢、静谧的粒子文字(如粒子缓缓飘散),20.0 - 40.0 ;做快速、活泼的(如粒子快速舞动重组文字),60.0 - 80.0
  • Evolution Offset(演化偏移):初始一般 0.0 ,可做关键帧动画,让湍流起始状态不同,营造多样化动态,比如不同时间段文字粒子受湍流影响的初始扰动有差异 。
  • Offset X/Y/Z(偏移):控制湍流在三维空间各轴的偏移,可微调湍流作用的空间位置。比如想让文字左侧粒子受湍流影响更多,就给 Offset X 设负值;想上方粒子扰动明显,调 Offset Y 正值等,根据文字在场景中的布局、你想要的扰动侧重方向灵活设,通常先 0.0 ,看效果再微调 。

简单说,若追求柔和、规整的粒子文字动态,Affect Position 稍低(0.5 左右 )、Complexity2 - 3Evolution Speed 慢些(30 左右 );若要破碎、活泼效果,Affect Position 调高(1.5 以上 )、Complexity4 - 5Evolution Speed 加快(60 以上 ),多渲染预览看实际效果,按需慢慢调~

以下是结合粒子文字制作场景,对 Turbulence Field(湍流场)参数的设置建议,帮你打造不同风格粒子文字效果:

这些参数主要控制湍流场对粒子大小、不透明度、位移模式,以及与“风”“漂移”联动的效果,核心是让粒子文字的动态、形态变化更丰富,先理清每个参数作用再调~

  • 作用:值越大,湍流场让粒子大小随机变化越明显,可破坏文字粒子的规整尺寸,营造“破碎感/自然随机感”。
  • 推荐范围
    • 想文字粒子大小稳定、轮廓清晰(如科技感规整粒子字):0.0 - 0.3 ,微弱影响保留细腻感。
    • 想粒子大小随机、文字有“飘散/混乱感”(如烟雾粒子字、破碎文字):0.5 - 1.5 ,值越高,大小差异越夸张。
  • 作用:控制粒子不透明度被湍流场干扰的程度,值越高,粒子“忽明忽暗”的随机变化越强,影响文字清晰度和氛围。
  • 推荐范围
    • 想文字清晰、粒子透明度稳定(如常规发光粒子字):0.0 - 0.4 ,轻微变化让粒子有呼吸感。
    • 想文字朦胧、粒子随机隐现(如梦幻烟雾字、消散文字):0.5 - 1.2 ,值高时粒子透明变化剧烈,文字会有“破碎消散”的动态。
  • 选项XYZ Linked(XYZ 联动,粒子在三维空间整体位移)、XYZ Independent(XYZ 独立,X/Y/Z 轴位移可单独控制)。
  • 选择建议
    • 统一流动感的粒子文字(如粒子整体朝一个方向飘的标语):选 XYZ Linked ,位移更连贯,文字动态规整。
    • 复杂混乱感的粒子文字(如粒子无序飞舞的艺术字):选 XYZ Independent ,可让粒子在各轴疯狂“乱窜”,强化破碎、随机感。
  • 作用:配合位移模式,控制粒子被湍流场“推走”的距离,值越高,粒子位移越远,文字形态越容易被“打散”。
  • 推荐范围
    • 想文字形态稳定、仅轻微飘动(如静态粒子字加柔和动态):0.0 - 0.5 ,位移可控。
    • 想文字粒子大幅位移、破碎重组(如爆炸粒子字、消散动画):1.0 - 3.0 ,值越高,文字越难保持原形态,适合做“动态解构”效果。
  • 作用:控制湍流场效果从“无”到“全强度”的过渡时长和过渡曲线(Smooth 是平滑过渡,Linear 是线性硬过渡等),让动态更自然。
  • 设置逻辑
    • 想湍流效果“突然爆发”(如粒子文字爆炸开场):Fade-in Time0.1 - 0.3 秒,曲线选 Linear ,快速激活湍流。
    • 想湍流效果“缓缓增强”(如文字粒子慢慢开始飘动、消散):Fade-in Time1.0 - 3.0 秒,曲线选 Smooth ,营造渐进氛围。
  • 作用:控制湍流场与“风场”“漂移场”的联动程度,值越高,粒子受外部场影响越强,可结合 AE 里的风场、漂移场工具协同使用。
  • 推荐场景
    • 自然流动文字(如粒子像被风吹动的烟尘字):两个值都设 50.0% - 80.0% ,让湍流场和外部场联动,强化“被环境带动”的真实感。
    • 独立可控文字(如粒子仅受自身湍流影响,不受外部场干扰):两个值设 0.0% - 30.0% ,保留基础动态,避免被外部场带偏形态。
  • 需求:粒子整齐、动态柔和,突出文字轮廓。
  • 参数:
    • TF Affect Size0.1
    • TF Affect Opacity0.2
    • TF Displacement ModeXYZ Linked
    • TF Displace XYZ0.3
    • Fade-in Time1.5 秒 ,Fade-in CurveSmooth
    • TF Move with Wind / Drift20.0%
  • 需求:粒子无序飞舞、文字逐渐破碎消失。
  • 参数:
    • TF Affect Size1.2
    • TF Affect Opacity1.0
    • TF Displacement ModeXYZ Independent
    • TF Displace XYZ2.5
    • Fade-in Time0.3 秒 ,Fade-in CurveLinear
    • TF Move with Wind / Drift70.0%
  • 需求:粒子朦胧、动态轻柔,文字像烟雾聚散。
  • 参数:
    • TF Affect Size0.8
    • TF Affect Opacity0.8
    • TF Displacement ModeXYZ Linked
    • TF Displace XYZ1.0
    • Fade-in Time2.0 秒 ,Fade-in CurveSmooth
    • TF Move with Wind / Drift60.0%

小技巧:调完参数后,建议打开“实时预览”或短帧渲染,观察粒子文字动态,重点看粒子是否保持文字辨识度动态是否符合预期氛围,再微调参数~ 如果是和之前 Air Turbulence 配合,注意两者“扰动逻辑”的叠加,避免动态过于混乱(除非你要的就是极致破碎感)。

  • 分型杂色
  • 毛边
  • 遮罩
  • deep glow
  • 三色调/色调
  • 锐化
  • 渐变擦除
  • 空对象绑定父子关系
  • CC blur/动态模糊/矢量模糊

必须要分享下,只有 2017 的是自带Media Encoder的,也就是说后续版本都要单独安装才能导出 MP4 和 Gif 这些原本就应该支持的格式,这一点真的无力吐槽

另外全部缓存后渲染比直接渲染要快,我也不确定这是为什么

💡
欢迎分享文章,或是与我联系